小说:大宋杀戮作者:广宁王时间:2020-12-17 17:48:10
“最先给益王的,肯定是即紧急又重要的。”
杨世隆沉吟过后,肯定的说道,不过他盯着赵昰的目光还是透漏出他内心的紧张。
赵昰点点头,给他鼓励,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我会整理条目并书写处理意见上交益王,这个肯定是最后上交,臣对重要但不紧急和紧急但不重要这两条尚不能分辨先后,需要思索一下。”
“可以。”赵昰对他的应对很满意,转而面向杨淑妃,简单的唠起家常。
记忆中,杨淑妃不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人,这根时代的制度不无关系,此时的女人,更像是男人的附庸,除了明媒正娶的妻子地位高一些,其余妻妾都没什么地位。
即便是帝王家,也是这种情况,在深宫多年的杨淑妃固然心思缜密,可显然缺乏拿主意的决断力。
两人聊了半刻钟,赵昰望了杨世隆一眼,见他已经不复思索模样,便示意他开口。
“请赎臣斗胆,臣觉得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应该列在第二位,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应该列在第三位。”
赵昰有些意外的望着杨世隆,自己大学时候第一次对这个问题排序与他恰恰相反,而结果证明自己错了。
“说说你这样排序的原因。”赵昰问道。
“重要但不紧急,在臣想来,正是远虑之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所虑足够长远,便是即紧急又重要的事件都不会有,所以这重要但不紧急应该列在第二。”
赵昰颔首,他却没想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过这样解释也是通透。
“至于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微臣觉得,我会整理出处理意见并上交,但此事虽然紧急,却并不重要,所以益王不必放在心上,微臣自然会处理,并上交处理结果。”
“先斩后奏?”赵昰略带调侃的问道。
杨世隆一愣,随后赶忙跪在地上申辩,赵昰却哈哈大笑一声走到杨世隆身边,把他扶起。
“记住,以后我的时间照着这个安排便好,不过这时间管理不是最难,难的是分清四项事务,而更难的是分得如我心意。”
赵昰拍拍他的小臂,缓步回到自己位置上,从桌子上拿起自己写好的‘督官职责与义务’,递给杨世隆。
“秘书处暂时由你代理,找些人帮你搭手,把这份文件按人数抄写下发,事情吩咐下去便是,你尽快回来,我找你还有事。”
小管子跟着去分人了,此时在他身边伺候的太监又没有小管子的能力,吩咐办事怕有拖拉,因此赵昰抓住这个新来的秘书不放。
杨世隆应下,恭敬的转身离去,或者来的时候他心中对八岁的益王尚少了些尊重,可此时却不敢有半分轻视。
杨家不算是诗书传家,更多偏属于武将一系,自己两个哥哥也都是习武,唯有自己因为身体不好而自幼习文。
杨家家世不错,请来教习的多是学问深厚之人,他自认读书不少,可赵昰说的这个问题却从来不曾听过。
‘时间管理’一词也很新颖,听着就有道理的感觉,却不曾从别处听过,这才是真正让他改变的。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自古以来读书人的出路莫不如此,得见益王,杨世隆断定这是英主,自然卖力做事,出门便寻自己相熟的一些好友,开始招兵买马。
且不说杨世隆,只说他走后,杨淑妃拉着赵昰说道:“你性子自幼软弱,这两日却变了个人一般,也不知是不是祖宗显灵,我虽然不知为什么,却觉得这是好事。”
“世隆身体自小便不好,因此断了武学读书,那些读书人都说他才学过人,我也不怎么懂,却知道这是个信得过的。”
“昰哥儿,娘亲能帮你的不多,只能向你推荐些信得过的,但能不能用,全凭你做主。”
“在谢娘娘身边,总听她说,老赵家没了祖宗的英武果敢,只剩下祖宗的一颗仁心了,娘亲却觉得你与众不同,只希望你多注意身体,娘一看你这胳膊,就……呜呜……”
赵昰别的不怕,最怕人哭,这时却不知如何动作,杨淑妃自顾哭了一阵,便也缓过来,招人抬小轿进来,自顾坐轿子走了。
事情都吩咐下去,赵昰一时间无事,便也让人抬着自己前进,以免影响行军,大帐自然有人收拾,不用他操心的。
躺在担架上,心中却想着出路。
大宋灭亡是不可逆转的,自己这队伍,最多算是流亡政府,哪有资格代表煌煌大宋,更不要说与蒙古人一拼了。
欧亚大陆都让人家翻了天,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心中这般想着,赵昰摆摆手,让太监拿走华盖。华盖拿去,暖洋洋的太阳照在脸上,赵昰精神一振。
他前世正处于改革开放逐渐稳定的阶段,经济发展迅速,机会极多,却也是处处陷阱,年轻人总感觉未来一定是美好的,可睁眼一看,却是在一团迷雾中,分不清方向,看不清未来。
每每这个时候,赵昰都会选择一门心思做下去,实在是智商不够,不知如何明智抉择,空想不如行动。
这般想法一出,赵昰便如同找到出路,既然大势暂时想不出方向,干脆看看眼下能做什么吧。
思索一阵,却发现冶铁炼钢不现实,火药配比他倒是知道,可此时逃亡路上,哪有功夫让他整理这些,左思右想,突然一个想法蹦了出来。
“扫盲。”
看似突发奇想,其实不然,文字不止是学习之用,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让人疏忽的功能——传递消息。
不要以为口口相传的消息有多好,但凡现代人,有几个没玩过传消息游戏的,只要中间有一两个表达不清楚的,一个香蕉能传成一串葡萄。
而文字不同,清清楚楚写在那里,不用你说,只要识字,大家得到的消息都是一样的。
其实隐隐然,赵昰的心中有了一个更加庞大的计划和想法,只是一时间还没缕清,觉得只有识字的人足够多,这个计划才更好实现。
‘开国初期中国文盲率达到百分之八十,民国前更不用说,绝对超过百分之九十五,而宋朝相对民国前的历朝来说算是最好的了。’
‘可即使最好,也肯定不会有多高,而一直有文化的部队,是打不散的部队。’
这想法一滋生,赵昰猛然间立了起来,吓得太监宫女都停下脚步,在他摆摆手后才继续前行。
猛然一动,赵昰的左手疼的不行,可此时赵昰却不敢关注疼痛,只怕心中的念头突然跑掉。
他记得一句话,却不是很清晰,是关于文化与军队的,好像是一个伟人说的。
赵昰开始躺在担架上冥思苦想,而宫女太监则看着益王愁眉苦脸,心中想着益王一定想着很重要的事情,还是不要打扰,所有人都方轻了脚步。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赵昰突然说道,吸引了宫女太监的目光,他却一脸傻笑的表情,完全不在乎周围人的目光。
他想起了这句话,想起了这个人,甚至想起了这段历史。
***,这句话是***说的,那个带出一支打不散,锤不烂的铁军的***。
一支部队,如果能经过一场场恶战依旧不能被打散、打垮,那么他必定会成为一支铁军,而这样的军队,需要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精神,甚至自己的图腾。
而能加速催生出这样一支铁军的,只有文化影响,没有什么是比文化更能迷惑和鼓舞人心的。
便在这个时候,赵昰正好扫到杨世隆过来,他是来禀报抄写事宜的,可赵昰不管这些,拉住他,在行进中爆豆一般讲出自己建立一支文化军队的想法。
若是他足够冷静,便能知道这样的行为并不好,有损一个上位者的威严,可这容不得他不激动,穿越至今,他头一次目标清晰,思路明确。
杨世隆被他说的一愣一愣的,完全不明白赵昰的想法,直到赵昰说的口渴,他才领悟一丝。
“益王的意思是,建立一支所有军士都能读书识字的部队?”杨世隆疑惑的问道。
赵昰想了一下,记得看老电影的时候,红军也不是都识字,而是每个班或者排有一两个人识字,然后带着大家聚在一起读报纸。
“不必,一队(五十人)中有一两个便可,若是可以,能达到一火有一人最好。”赵昰已经冷静下来,沉声达到。
“益王,臣下自幼读书,自认天资并不愚笨,可能说识文断字了,也是学了一两年之后的事情啊。”杨世隆据实说道。
赵昰一愣,随后哈哈一笑,道:“世隆想多了,唐代韩昌黎(韩愈)都说【尚书】诘曲聱牙,我又怎能要求士兵跟韩昌黎比。”
“停下停下。”赵昰突然开口,所有宫女太监都停了下来。
手机上阅读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