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纪元1701作者:忠孝仁义礼智廉时间:2020-12-17 18:41:33
纪元1701
0007章春耕开荒和选择播种
移民首脑们的扩大会议,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春耕开荒和选择播种作物。庄不鸣通过各组长和特邀的老农们,初步了解了目前中原和江南的农业概况。庄不鸣和老农们在移民首脑扩大会议的休会期间,多次召开酒会和座谈会,就目前农业的发展方向深入交换了意见,北海建设基金和会计事务所派出专人负责记录整理会谈纪要,对即将开始的春耕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会直接影响本年度各互助组的小额农业无息贷款。庄不鸣除了自称锦衣卫世袭百户,其实身边几乎没有特别得力的亲信,伊努三女是土人,连平常对话都结结巴巴,移民们大多对伊努三女暗中排斥,也因此,三女轮流在河口码头停泊的探索号值勤,以庄不鸣家臣的身份,带领第一旗队留守队在码头看守船只。第一旗队的留守队也来回替换,庄不鸣对第一旗队的队员下功夫最多,平常待遇远远超过第二第三旗队,比起普通移民,相差很多,硬是用金钱精肉和大米白面喂熟的,而且优先承担了捕鲸的任务,个人收入成为移民中的最高层次。
像看船、运输物资存储点的秘密物资,贴身守卫,重要地区和仓库的保卫,都是庄不鸣亲领的第一旗队优先承担,装备了最好的武器,其所属的互助组和家人,也随之沾光不少。第二第三旗队的一般队员虽没有第一旗队的收入那么多,但是比起普通移民,生活还是好很多,而且庄不鸣从一开始军事化训练,就采取末位淘汰制。第一旗队不断刷下训练和学习成绩最靠后的一小部分,调拨到第二第三旗队,从第二第三旗队提拔能力最优秀的人员,尤其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员补充到第一旗队充当小队长和伍长,因此第一旗队的员额始终满编四个小队,而且还多编进了一个掌握BVS10履带车的特种技术小队,不仅武力在三支旗队中具有绝对优势,人员训练水准和装备对第二第三旗队具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第一旗队编制满员的四个小队全部装备6.5毫米半自动步枪,特种技术小队每人装备一支6.5毫米手枪,加上BVS10履带车自带的14.5毫米重机枪,建立了五十多个人的机械化战斗群,除了训练时间还有些短,步兵和战车战术协同配合水平有待提高,其战斗力足以扫平移民中的任何叛乱,压制第二第三旗队联手作乱也不成问题,甚至在目前的北海道,没有能够正面对抗这支小部队的战斗力量。
移民中的大多数原来从事农业,在春耕后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庄不鸣与移民们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如果不是庄不鸣拥有绝对强势的武装支持,很可能刚建立的北海县就此分崩离析。农业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这点庄不鸣和所有移民都公认。分歧在于,以老农们为代表的移民们凭借祖辈几百年的耕种经验,坚持“精耕细作”传统。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增加对单位面积粮食作物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来促进和保持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更简单的说就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种农业制度,可以保证亩产的高而稳定,并顺带得到高的收成比,从而可以用少的田地,稳定的养活多的人口。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以得到高的人均粮食,从而使人民生活高而稳定。这种耕作传统还有一个副特征,就是集约化的综合小农业。也就是每个农户自成一体,所谓男耕女织,兼顾饲养家禽家畜,具有相当强的自持能力。庄不鸣知道,这种生产方式曾经在另一个世界,又延续了近三百年,最终几近崩溃,成为老大难问题。结果仍然是数亿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子紧巴巴的,生产的粮食成本居高不下,国家每年都要付出大笔外汇从国际市场购买粮食弥补自产粮食的缺口。
庄不鸣则主张,用穿越带来的良种,利用当前土地资源丰富,适合规模化大农场经营的有利时机,以春玉米、春小麦、马铃薯这类高产出的新粮食作物为主打产品,配合转基因良种大豆轮作,进行规模化大田种植,同时在稍后气温更暖时,继续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棉花、烟草、芝麻、大麻、罂粟等经济作物,再寻找适合的耕地尝试种植甜菜、薰衣草、蓖麻这些工业原料类植物。以工业化方式组织劳力投入,走广种薄收的路子,不追求单产,而把农业带到专业农场的路子上,农产品主要作为商品和初级工业原料,而不仅仅是养家糊口。在另一个世界,美国为代表的大规模现代化农场生产,其高产出和高效率,给庄不鸣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在另一个世界的美国,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无疑是先进的,但又不尽然。在一些美国农场做客期间,庄不鸣结识了很多农场主,这些农场主并不掌握多少农业新科技,但他们能成功,能获利,关键在两点,一是美国农业技术公司技术服务能到位。农场主不懂的,相应农业技术公司能及时提供支持。二是技术应用的适用性。美国应用的农业技术是实打实真正带来高效率高产出的成熟技术,而不是那种浮夸成习,骗地位骗经费的噱头。
对于庄不鸣来说,他考虑的不是移民们眼前糊口的问题,而是尽快发展出能够为今后长期战争提供充足军粮的商品化大农业,必须考虑用尽可能少的人力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粮食收获。同时,庄不鸣绝不允许在新开发的土地上,再次形成男耕女织的封闭化小农生产结构,庄不鸣的农业指导方向,是以农产品最终收益为最高追求,而不是尽可能安置最多的农业人口。
所以,在庄不鸣和老农们之间的分歧,是目标的南辕北辙,是观念的反差,是时代和文化断层形成的代沟。双方各自讲理由,摆证据,老农们就是死咬着老规矩不松口。庄不鸣把新良种新生产方式的优越性摊开来,来回播放农业技术推广纪录片,反复说服,甚至威逼利诱,可老农们和绝大多数移民互助组仍然拒绝庄不鸣的建议。眼看就到了土地开冻的时候,双方仍然严重对立,这么僵持也不是办法。
庄不鸣最后提出三条:
第一,北海建设基金和会计事务所组织对所有互助组提供第一个开荒年的小额无息农业贷款,以种子农具口粮为支付方式,种子农具在春耕前全部配备到位,口粮分期支付,直到本年第一次粮食收获。
第二,庄不鸣不强制要求所有互助组参与大农场计划,不过可以通过说服,邀请志愿参加大农场计划的互助组参与。所有互助组的移民都享受同样的待遇,庄不鸣不搞歧视待遇。
第三,作为对庄不鸣投资和提供种子农具的补偿,已经组成三个旗队的壮劳力,移民们不再要求返回各自的互助组参与开荒。庄不鸣可以在第一个开荒年,全权使用这一百多人的壮劳力。移民们总共才四百多不到五百,其中妇女几十人,老人少年加起来也有几十个,去掉庄不鸣要走的三个旗队百十个人,再去掉负责店铺工坊的几十个人,真正移民们的耕种壮劳力也不过百十个人,这也是移民们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对移民们的顾虑,庄不鸣当然理解,不过理解和赞同是两码事。毕竟双方的立场差别太大了,而且此时庄不鸣也没有压倒性的武力,也没有令人无可辩驳的确凿证据。为了缓冲与移民们的关系,庄不鸣额外承诺,在春耕时,将为所有移民的新开地免费深耕两轮。
至于三只旗队的人员,他们没有直接参与讨论这次农业大分歧,庄不鸣一直给与所有队员在移民中最好的供给待遇。捕鲸分红,这些队员拿到的最多,庄不鸣还不时从名下各店铺,分出部分股份,半卖半送给三个旗队的各级骨干和技术尖子。这些旗队成员,全部是庄不鸣用钱喂出来的,加之庄不鸣在冬季首倡捕鲸带来的声望,旗队军心相当稳定。在春耕开始前,所有的旗队旗牌官和小队长,甚至包括比较精锐的士兵,都得到了庄不鸣分发的红包。
对于老农们坚持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工具,庄不鸣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曾经针对性的做过很多文字和视频照料的准备,不过对于传统观念的顽固性,先前的认识显然远远不足。老农们的态度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果不是庄不鸣手里有粮有钱,又掌握着大多数店铺作坊,再加上牢牢抓在手里的上百人的军事武装,连庄不鸣搞这次大农场计划的机会可能都没有。很可能众互助组的家人振臂一呼,庄不鸣的三只旗队如鸟兽散。
在春耕开荒,准备展开大农场计划之前,庄不鸣给所有参加行动的三支旗队成员发出通告。在计划实施中,全体队员每天对当天的耕作状况和每个人的劳动付出做日评比,一个月做月评比,类似另一个世界的目标责任制,以基准口粮计算工分。各队员以劳力和技术入股大农场计划,除了已经商定的农场收入股份分红,庄不鸣特别宣布,如果农场经营得利,将再次把自己名下股份红利的一半拿出来,设立如同上次般的上中下三等奖励。
安排好春耕组织后,庄不鸣亲自带人维护保养BVS10履带车,准备备件和油料,在预备开荒的区域规划出了开耕顺序。在设立防火隔离带,完成放火烧荒的行动后,也到了开更的日子。在众移民的目瞪口呆中,庄不鸣带领第一旗队特别技术组,驾驶五辆BVS10履带车充当拖拉机,轮番拖着机耕犁开荒,不到十天,在标津河两岸分别开荒各四千多亩,并且连续深耕两次。庄不鸣让移民们自己先选择,是要标津河北岸的那片地,还是标津河以南的那块地,两块地肥沃程度相当,北岸田地的距离标津镇近一些。因此移民互助组全部选择了北岸的土地,把南岸较远的土地给了庄不鸣建立大农场。
在春耕之前,以人畜便溺、鲸骨粉、鲸干制粉、鱼骨粉、很多,河泥和草木灰为主的传统农家肥积攒了很多,按照约定,庄不鸣下属的河南岸大农场和北岸的移民小块耕地,各分得一半。移民们以互助组为单位,已经开始施肥播种,庄不鸣却不着急,指挥三个旗队的人员,以第三旗队的筑路队为首,优先建设大田的灌溉渠网,按照预先设计的大农场地图,规划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区。BVS10履带车跟随筑路队,帮助运送土石方,只要有空闲,还按照庄不鸣的要求在大田进行平整,在处理好的耕地上播撒混合着硝酸铵的农家肥,硝酸铵是庄不鸣穿越带来的上等品,纯度很高,还能当工程zha药用。在灌溉渠网基本成型的时候,下了第一场春雨,这时庄不鸣下令,BVS10履带车拖着播种机,不多久完成了四千多亩地的全部播种,其后,除了留下部分人手巡查大田,对出苗状况记录管理,负责间苗、补苗、除草这些跟踪管理,大部队随着BVS10履带车开始了又一轮的烧荒开荒,在临近再度开垦荒地五千多亩。百多个人,虽然有少数机械辅助,不过人手还是太紧。在新开地未开播和已播种的地出苗的间隙,人手少有富余的很短时间,庄不鸣从物资储存地调出一批玻璃,水泥和塑料薄膜,在新开荒地中间建立了一个育苗温室,专门作为支持大田的苗圃,温室和大田同时播种,然后由挑选出专人负责农艺的记录改进。新开的五千多亩地,除了种植棉花、烟草、芝麻、大麻和罂粟,还有很大一片实在照顾不过来,干脆洒下紫花苜蓿种子,作为将来的牲畜饲料田。在少数机械和不多的化肥支持下,庄不鸣用百多人,几乎耕种了近万亩耕地,当然其中一些是牧草用地,但平均下来,一个劳力几乎处理近百亩耕地,对于对岸天天观察的一众移民来说,如同看到神迹。
移民们仍旧使用他们早已习惯的农具,加上十多头牛马辅助耕地、播种。农民通常是半个木匠,庄不鸣也给了他们少数备用的绳索、铜铁原料。移民们自己开炉打造了一些过去惯用的农具和牲口挽具,包括牛马挽具,传统的马轭、牛枷、黄麻绳;整地用具,包括犁、耙、铁锹、铁钁、山锄、铁搭等;施肥用具,包括大粪扫箕、粪桶、粪勺、扁担等;镇压工具,碾、石磙等;播种用具,条播犁、耧车、粪种耧车、秧马等;中耕除草用具,锄、耙、铲、耘荡、耘爪、茅镰等;收获用具,禾镰、麦钐、柴斧、柴刀、箩筐、扁担、两齿叉等;粮食加工用具:拌桶、连枷(打麦用)、打落床、木砻、石碾、石臼、风扇车、簸箕;灌溉与排水用具,桔槔、辘轳、水车、风车等;运输用具,独轮车、牛车、四轮车等。
经庄不鸣观察,移民互助组用马耕的速度比起牛耕的速度快出近倍,这让庄不鸣感到了很大兴趣。从历史记录看,中国传统农家没有马耕的记录,庄不鸣已经在开荒时用BVS10履带车带动机耕犁深耕过两次,不过新开垦的荒地,还需要翻耕和套耕。庄不鸣干脆带人用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相机跟踪记录这些移民如何耕种,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传统的牛耕马耕方式,给传统农业留下浓重的一笔实录。从移民那里了解到,这些牛马是移民们冒险出海前,用几乎全部积蓄购置的,在中国,此时只有富贵之家才有牛耕的条件。家里有头牛的农家,生活最少也是小地主的水平。马更是稀罕,如果不是来自山东和辽东的几户人家是家传的马户,自己带着家养的马,平常农人根本养不起马。从事耕地的马,体力消耗极大,必须在耕田后悉心照顾刷洗,加喂精料和干青草,精料还不能一次喂多了,喂多了马会拉肚子,一次喂料必须严格控制,到了晚上,要起来五六次甚至十多次给马填夜料,稍有不慎,马就废了,要么死,要么病,这个时候兽医水平不高,得病的马几乎就是两条腿踏进鬼门关(马有四条腿)。马耕其间,不仅白天要耕田,晚上还要有劳力专门照顾耕马,代价还是比较大的。庄不鸣为了保护这几匹罕见的牲口,专门无偿赠送豆麦上千斤,用于牛马补充营养。相对马耕,牛耕速度慢得多,牛的力气大,牛耕可以比马耕更深,牛脾气通常不错,容易控制,不像马情绪性强。牛耕田后需要的专门照顾比较少,需要的精饲料也比马少得多,牛的反刍能力可以更好的消化饲草,不像马需要耗费很多人工照顾。牛的持续体力比马好,可以连续从事耕田很长时间,马耕一段时间后,掉膘厉害,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必须停止耕地,还要休养很多天才能缓过来。牛的寿命比马长,一头牛可以为农户提供很多年的服务,相比之下,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耕马,寿命会明显缩短,马耕地的使用时间相对较短,这也提高了马耕的总成本。在所有这些原因中,庄不鸣认为,马耕需要的精饲料成本,应该是中国传统农家放弃马耕的最主要因素。试想,连人肚子还不能完全满足的小农户,哪里有钱专门购买马吃的豆麦这类精饲料啊。
明清农具与前代相比进步很少,在此阶段中国农具的发展基本已经停滞了。先进复杂的大型农具和农业设施(主要是引进产品),因为工艺无法满足需求而无法推广。由于牧业萎缩,畜力的使用也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清以后,有牛者即被视为富人。维持传统小农一户一牛已属不易,更不用说提高畜力机械的利用水平了!
以移民们的意见为主,庄不鸣参考天工开物的图解介绍,对比其他农书的资料,为移民们协助制造所需的农具,作为无息贷款的一部分,移民们得到了他们理想的农具,比起同时代满清治下的中国,有牛马辅助耕作的移民,显得幸福多了。移民们尽了最大努力,加上大量妇女儿童老人协助,能够播种耕种的不到两千亩,这已经是人力的极限,继续扩大耕种范围,用人力和牛马辅助,已经力不从心,河北岸剩余的两千多亩开好的荒地,也只能播撒紫花苜蓿种子长牧草。移民们也没有种植水稻,认为这里地气偏寒,不利种稻。播种的主要是高粱、谷子、豆类和燕麦荞麦,有部分移民接受了庄不鸣提供的春玉米,春小麦和土豆种子,反正地多得种不完,不妨拿来试试。
移民们平均每个互助组七个人左右,其中劳力一般三四个,在最大努力下,就是加上部分畜力协助,每个互助组能够耕种的土地,不超过五十亩,一个劳力平均可以耕种十多亩,绝对不超过二十亩。在来到北海之前,发愁没有地种;等真的开了荒,却发现地多得种不过来。这个时期满清治下,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结果树挪死,人挪活,到了北海,发愁的是劳力不足,眼看着空地种不上,等过了播种季节,大多数种类的粮食作物也播不下去了。第一轮对比,庄不鸣的大农场,凭借机械助力和化肥良种,加之科学的规划,高效率的组织管理,以百多人的壮劳力开垦并播种近万亩,平均每个劳力管理控制八十亩以上的耕地。移民们尽了最大努力,以传统耕作方式,百多人的壮劳力,加之两倍的辅助劳力,总共播种近两千亩,以壮劳力平均,一个壮劳力加辅助劳力,最多耕地不足二十亩。
收获之前的过程不需多言,从同样大小的地块来说,庄不鸣的大农场庄稼生长情况与精耕细作的移民对比,苗距要稀疏一些,平均投入的人力少得多,除了中耕除草,别的人力投入都比移民的劳力投入少。当然庄不鸣有作弊嫌疑,中耕追肥和喷洒除草剂是另一个世界常用的技术,既然种子和农机耕作都带到了这个新世界,除草剂和中耕追肥也算不得什么,而且还实验性的在部分农田使用了杀虫剂,当然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质农药。本来就是为了用科学管理的规模农场和传统小农作业进行对比,由于庄不鸣事先规划的大田灌溉系统比较合理,所以投入少得多的人力,就可以灌溉大片农田。
庄不鸣的大农场播种略晚十多天,刚好错开了与移民们的收获日期。在移民们完成收割后,庄不鸣用高薪雇佣闲暇的移民协助收割,尽管庄不鸣出动了物资储存地的联合收割机,但是要赶在雨季之前收获近万亩庄稼,实在是困难的任务,只要庄稼及时收获,给移民们多一些不是问题,反正煮肉烂在自家锅里。根据收获统计,从亩产看来,都是同时新开垦的耕地,移民们采用传统耕作方式,在风调雨顺下,收获也是平均值,种类主要是高粱、粟和各种豆子,还有一小部分麦类,数目不多。庄不鸣的大农场,以春玉米,春小麦、油菜、转基因大豆作为主打,还有部分大麦、燕麦、荞麦,由于化肥农药齐上阵,小麦亩产平均三百多斤,玉米亩产近六百斤,大麦、燕麦、荞麦少一些,亩产也有两百多斤,转基因大豆亩产也有百多斤、油菜二百多斤。收获的粮食堆满了土木队建造的新式大型混凝土粮仓,仅庄不鸣大农场的一季收获,足以提供全体移民十年口粮有余。这个产量还是新开荒地,加之日常劳力投入少造成的,如果加强劳动力投入,精耕密植,产量还有提高余地。不过庄不鸣没有这方面投入的意思,反正这里地广人稀,多开几千亩上万亩荒地根本不算什么。
大批粮食晒干后入库,移民们如同梦境,很多人睡在粮食垛上好几天,有些人激动得天天大嘴咧到耳朵根,很多人纷纷要求杀猪宰羊,举行丰收祭。庄不鸣带着自己的旗队手下,与各互助组长开会后,决定这次先不搞丰收祭,赶快复耕,争取再种一茬秋粮,秋收后随便怎么庆祝都可以。庄不鸣的大农场大获成功,属下旗队的股份红利以粮食实物发放,按照原定的基本口粮为基准,发下去一大批粮食,仓库仍旧堆得满满的。
如果论同样的作物,大农场的亩产比起移民们的精耕细作,几乎相当。但大农场大规模种植的玉米,不但单产高,而且大农场投入的劳力,一个人平均管理八十亩,对于个人收入来说那就是成几倍的增收。这还不算堆积如山的土豆产量和附带的芝麻、油菜、烟草之类的收入。庄不鸣甚至纠集了人手,抽空从罂粟田收获了好几顿鸦片,当然,罂粟被列为高度管制,不允许其他人私种。移民们也不知道,开花姹紫嫣红的罂粟有什么用处,此时虽然中国早有鸦片传入,不过并没有多少人种植,除了少数从海外输入作为药用,被成为阿芙蓉,平常百姓还是很难接触到的。庄不鸣准备把收获的鸦片储存起来,将来用于提炼吗啡,当然也可能有其他特别用途。
大农场的高收入待遇,使移民互助组中一些人开始动心思,觉得自己起早贪黑,耕作收入还不如兼顾训练的旗队队员,与其这样,还不如受雇于大农场。这是传统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工人的第一步。庄不鸣与各互助组长协商后,宣布农场招募五十个志愿者,签订用工合约,与原来旗队队员同工同酬,当然旗队队员的军训补贴,这些农场工人是没有的。这样,农场劳力更充足,也腾出了部分人员,除了庄不鸣带领的第一旗队仍然主持农场计划,第二旗队脱离了农场,开始执行外围巡查斥候活动,因为根据瞭望值班的岗哨报告,标津镇和河口码头附近,出现陌生人的身影,只是从没靠近,在很远就跑了。第三旗队在完成秋粮播种后,也随后脱离农场,回到镇子,开始修建标津镇的城防。
城防建设在秋粮播种其间就开始高薪招募志愿者,庄不鸣设计,以标津镇为南部边线,物资储藏地的小山为北部边线,标津河为东南部边线,西北直流为一条边线,构成边长大约300多米的一个七边形城寨,北高南低,东西两边邻水。第一期工程的城墙,用木板包夹,中间用河泥和草木灰混合夯筑,城墙底部用钢筋水泥做成沙石混凝土墩基。城墙高丈许,就是大约四米多近五米,底宽八米,顶宽四米,外直内斜。七面城墙的每一边都伸出一座棱形突出部,棱台分多层,最矮的一层比城墙低一些,大约三米多,棱台上一层往回收,高度两米多,刚好让人徒手爬不上来,有的棱台还有第三层,更高一些。突出的棱台对外的尖角呈60度左右,令进攻的敌方难以展开大量兵力,而己方则可依托棱台的射击孔大量杀伤进攻的敌人。棱台射击孔和城墙上的女墙之间,可以互相封锁相互的射击死角。多层的棱台,可以让攻上第一层棱台的敌人,暴露在上部棱台和临近城墙之间难以行动,被交叉火力消灭。两座突出的棱台之间,设置了城堡的大门,从大门进出不能直行,需要转两个弯,这段路程,全部在棱台和城防火力的控制下。进入大门后,正对的是一座向内伸出的棱堡,内棱堡较高,射击孔可以控制进入大门的通道和城门正面城墙。城墙内,在略微离开城墙的后部,在几处关键点,建筑有很高的瞭望塔,可以在城墙内观察城堡外部,也能监控外面的城墙和棱堡。有的棱台和城墙的宽厚部,建有半隐蔽的火炮掩体,必要时可以把榴弹炮推进火炮掩体,直瞄攻击城外敌人。城墙顶部平坦,可以让BVS10履带车畅通无阻的在城墙顶部通行,有斜坡让BVS10履带车自由上下城墙,BVS10履带车带有14.5毫米重机枪,可以提供机动火力支援。
城防工程的总施工量比预计的多,在施工中,城防设计略有改进,即便有履带车协助运送建材沙石,庄不鸣还提供了一大批宝贵的优质水泥和钢材,施工大量使用了电锤夯筑,到秋收前,只有主体完工,直到两年后才全部收尾。建好的标津城把物资储存地和原有的镇区都包围进去,在强有力的火力支持下,具有优秀的防御能力。
庄不鸣在开春播种时,小批量种植了一些带来的经济作物,蛇麻就是其中一种。蛇麻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说起啤酒花,大概就明白了。在啤酒酿造中,啤酒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使啤酒具有清爽的芳香气、苦味和防腐力。啤酒花的芳香与麦芽的清香赋予啤酒含蓄的风味。啤酒、咖啡和茶都以香与苦取胜,这也是这几种饮料的魅力所在。由于啤酒花具有天然的防腐力,故啤酒无需添加有毒的防腐剂。形成啤酒优良的泡沫。啤酒泡沫是啤酒花中的异律草酮和来自麦芽的起泡蛋白的复合体。优良的酒花和麦芽,能酿造出洁白、细腻、丰富且挂杯持久的啤酒泡沫来。有利于麦汁的澄清。在麦汁煮沸过程中,由于啤酒花添加,可将麦汁中的蛋白络合析出,从而起到澄清麦汁的作用,酿造出清纯的啤酒。
标津城建设中,庄不鸣坐镇协调指挥,顺便用大麦和刚收获的蛇麻果酿造了第一批北海啤酒。啤酒酿制工艺不算复杂,公开资料很多,不过想要啤酒味道清凉甘美,非要长期酿制,拥有丰富的酿造经验。啤酒从一出现,就受到移民们的追捧,比起高度的粮食酒,啤酒特别适合在炎热的季节享用。刚开始啤酒作为城防建设工人的防暑降温配给品,随着爱好者增加,啤酒作坊酿造水准越来越好,产量大大增加,渐渐成为移民们日常用餐的辅助饮品。
夏粮大丰收给移民们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储备,大批壮劳力得以安心抽调出来,除了投入城防建设,顺便整修了各处常用道路,伐木场、采石场的道路改建成为石子路。还有部分人员,随张顺昌第二旗队的斥候队,按照以前勘探的往北方的小路,北上找到了好几处温泉,有些温泉附近积攒了大批天然高纯度硫磺,这些探险队员就是专门收集这些高纯度硫磺的。另外,在这片山区,还有少量露天煤矿,尽管储量不大,好在质量不错,易于采掘。
庄不鸣分出部分壮劳力,在新建的标津城东北部,沿着出城的河道分支,建立了一座小型化工厂,把穿越带来的小型合成氨设备安装起来,开始调试设备,培训专业工人。庄不鸣选调了一些原来从事过印染工作的工匠,另外从工读学校选择了一些即将成年的学生,作为第一批培训人员。其实仅仅作为操作工,只要生产工艺成熟,设备完好,大多数操作工人的工作仅仅局限在很少的环节,这在化工行业中十分正常。当然,必须有高度专业的工程师指导监控整个生产过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同时对工人加强岗位培训和工艺理论培训。其中一些表现优秀的操作工,通过掌握上下游工位的操作,时间长了也能成为贯通整个生产的通才,最终成为掌握全套工艺的工程高级技师。合成氨设备虽说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小型设备,好在质量很好,生产工艺现成的,工人培训不需要很长时间。第一批工人,或者有少许从业经验,印染工也知道一些化学常识;或者有些文化基础,学习能力比较好,开工比较顺利。
只要有煤原料,就能制取粗原料气,粗原料气经过净化处理,除去一氧化碳,再经过脱硫脱碳,用甲烷化法进一步精制原料气,最后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氨的合成是提供液氨产品的工序,是整个合成氨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氨合成反应在较高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由于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不高,一般只有10%~20%,要采用未反应氢氮气循环的流程。合成氨设备和重要的催化剂都是庄不鸣事先准备好的,可以使用一段时间,时间长了就必须想办法自己生产,自己维修。这套小型合成氨设备,正常运行的话,可以日产液氨两吨,对于刚起步的庄不鸣来说,这么少的产量已经足够了。
合成氨是化工生产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过最基本的三酸二碱是必不可少的。在建立合成氨车间的同时,建成了烧碱车间,用水银法电解食盐水制造烧碱。用纯硫磺为原料制造硫酸,用电解食盐水的副产品氯气和氢气制造盐酸。制造硝酸则是利用合成氨,将除去杂质的氨与空气以1∶9的比例混合,通过被加热到800℃的铂铑合金网,即生成一氧化氮,它被空气氧化为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浓度为50%~70%,经过蒸馏,可得90%~100%的浓硝酸。硝酸与氨水作用,生成硝酸铵,含氮34%~35%,比一般氮肥高一倍。硝酸和磷反应可生产磷酸;与碳水化合物反应可生产草酸。还用于制造硝酸银等硝酸盐。最重要的,是浓硝酸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能将硫氧化为硫酸;磷氧化为磷酸;将有机物或碳氧化为二氧化碳;还能将除金和铂以外的金属氧化为氧化物或硝酸盐。硝酸具有硝化作用,与苯反应生成硝基苯,利用这一性质可用硝酸制造染料、塑料、药品及三硝基苯酚(苦味酸)、三硝基甲苯(*)等烈性zha药。
纯碱制造则是用一种连续生产纯碱和氯化铵的改进型联合制碱法,是属于联合制碱法的一种新工艺技术。特点是以碳酸氢铵和食盐做原料,在反应液中加入一种中间盐,促使重碱和氯化铵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分离。这种方法既完全取消了原有技术中的大型复杂设备,也完全突破了碳酸氢铵与食盐的化合,在实际生产中不易分离出颗粒状重碱和优质氯化铵的技术难关。简化了生产技术,特别适合小型车间。碳酸氢铵很容易获得,只要有氨水和二氧化碳就够了。
作为重要原料的食盐,学名氯化钠,食盐的制造是使用的“真空制盐”技术,纯净的盐水注入蒸发罐,高温蒸汽通过热交换方式给盐水加热,使盐水中的水份蒸发掉,盐就结晶出来了。利用液体在低气压条件下,沸点降低,采用降低蒸发罐中的气压的方法,降低热能的消耗,使盐尽快结晶出来。这就是“真空制盐”技术。制盐是连续生产的,刚生产出来的盐是还是一种盐浆。要用离心机的方法甩去多余的盐水,返回到蒸发罐中回收利用。脱水后的盐还是湿盐,用干热的压缩空气吹干即可。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效果,就是庄不鸣有了相对充足的剩余劳动力。在秋收之前,基本配备完成的标津联合化工厂投入试运营,工人总计五十多,这是庄不鸣能都得到的所有劳力。除了生产基础无机化工原料,化工厂优先生产化肥类产品,处理鲸骨粉和内脏干粉就是不错的磷酸铵,当然还有合成氨的主打产品硝酸铵,用鲸油和其他油脂制造的肥皂香皂。
一直以来,烧炭厂就按照庄不鸣的吩咐,收集制造木炭中产生的木焦油。现在,经过化工厂处理,就是很好的木材防腐剂,除臭剂,可以用作造船业。如果与底肥混合施田,可有效杀灭地下害虫,是不错的低毒农药。木焦油干馏后,可以制造黑色印刷油墨,沥青漆,成本低,销售利润很高。
在这个时期,化工行业是最来钱的生金机器。初步建立无机化工基础后,标津联合化工厂进一步开拓有机化工。有机化工的开端是另一个世界在污染方面恶名昭彰的开放式电石生产。电石,学名碳化钙,用生石灰经破碎、筛分和焦炭按规定的配比进行配料,送进电炉高温热反应生成电石。电石遇水就释放出乙炔,由乙炔制四氯乙烷、三氯乙烯、乙醛、醋酸等碳化物产品。在石油化工出现之前,电石是有机化工的最基础原料。开放式电石生产的确耗能极大,污染严重,在电石车间生产的时候,为了减轻对地面的污染,电石炉设立在标津城下风处的高塔上,让风吹散排出的粉灰,结果白天粉尘飘散,到了晚上,高塔上的电石炉产生的副产品一氧化碳就在炉面燃烧,把半边天映照的红彤彤的。因为电石生产污染很大,生产工艺成熟后不久,电石车间和其他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就从标津城迁移出来,迁到北部的煤和石灰矿区。乙炔不仅是最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乙炔和氧气在一起,就是加工金属的很好手段,气割,气焊比电焊出现的更早。对于机械加工业和造船业,乙炔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有机化工最初的重点是合成染料,就拿三硝基苯酚(苦味酸)来说,它不仅是很好的zha药,也是不错的染料。此时合成染料具有极高的利润,庄不鸣创建的垄断集团掌控化工业近百年,合成染料价格长期和黄金并论,一直是和西方贸易的主要支柱,一度也是对中国本土贸易的最大财路。
化工业的兴起,还有一个重要产品,利用生产过剩的菜籽油、大豆油、鲸油,经过酸碱处理,就成为优质生物柴油,在石油工业起步之前,生物柴油是北海军队的唯一燃料来源,除了用于民用的烧煤炭的蒸汽机,柴油机是北海军队车辆、船舶、飞机的最重要动力。
后来庄不鸣的秘史中记述,北海得以独立发展的基础,就是两大化工业垄断集团,联合化工和联合碳化物,这两个化工业垄断集团通过外贸,为北海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资金流,同时给北海的农业提供了足够的化肥农药,使得北海用较少的农业人口生产出了充足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甚至燃料也来自植物油和动物油脂转化而成。
在移民们的小农经济形成之前,庄不鸣的大农场生产,在机械助力,农药化肥的支持下,迅速占据成本优势,移民们逐渐形成大小不一的私人农场,部分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大多数人口从农田转移到了其他行业。早期的北海直辖面积很小,除了化工业比较完整,十分缺乏金属矿藏,好在北海优质木材并不缺乏,因此木材加工业为基础,木制船舶成为最主要的航运载具。标津镇的住宅,从粗陋的木屋改建为精制的木楼。标津河的南北,也由一座混凝土基座的木桥连接起来。
手机上阅读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