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天意不绝炎汉作者:律修时间:2020-12-17 18:51:08
接受过两千年后的教育,加上在后世刻意地了解和研究,刘辨对东汉灭亡的原因可谓知之甚透,不须整理思路,继续言道:“这毒因之二,乃是世家大族独霸仕途,导致寒门士子报国无门。孟德亦知,我大汉是依察举制来选拔官吏,察举制之优点乃能结合读书人平时之表现,全面进行考察。若能一丝不苟的执行,的确有可能将有真才实学之人选拔出来。但事实上察举制也有明显的弊端:其一,在察举制中,人才选拔需要举荐,若不得举荐,即便身怀经世之才亦难有出头之日,有举荐权之官吏,很难保证其不暗怀私心,故其荐者往往是与之关系密切之人,寒门士子正因于此,欲被举荐难如登天;其二,若被察举之人身份尊贵,很难保证考核官员不徇私舞弊,毕竟天下之大,又有几人能做到不畏强权呢;其三,人之德操难以衡量,面善心狠者有之,外奸内闲者有之,须知王莽篡汉前,又有几人能事先洞察其野心呢?”
说到这里,见曹操低头略有所思,刘辨顿了一顿,见曹操抬头示意刘辨继续,才接着道:“有此三弊,从而令世家大族不断壮大,由于其独专举荐之权,天下间欲有所作为之人自然蜂拥而至,贿赂讨好,便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门生故吏满天下之局,就比如当今之袁家、荀家、杨家等。令尊曹公虽曾贵为太尉,然与这些世家大族相比,仍显势单力薄,孟德昔日弃官回乡,隐于谯县,便是生了壮志难酬之感吧?”
曹操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但也并非全因于此。”
“孟德先莫着急,且听孤言。”曹操所以心灰意冷,拒绝朝廷征召,其原因当然不会如此简单,这一点刘辨自然知晓,乃继续言道:“这毒因之三嘛,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百姓无地可耕,于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再加上官吏盘剥,百姓无以为生,不得已才揭竿而起。”
刘辨说到这里,曹操接口道:“因之,遂有光和六年张角聚黄巾数十万寇乱社稷。”
“然也,如今各州盗贼蜂起,黄巾余孽此起彼伏,亦是得因于此。”也不停顿,刘辩继续言道:“朝廷剿讨不力,疲于应付,只得令各州自募兵马,由此又导致州郡刺史、太守拥兵自重。并州张懿、凉州耿鄙为贼寇袭杀后,太常刘焉更以刺史威轻、禁剿不力上书父皇,建议改置牧伯,以清名重臣居其任。因孤极力反对,此议方罢,然父皇已有意于此。若当真重设州牧,则地方之势愈盛,形成强枝弱干之局,只怕离春秋战国群雄纷争之事重现亦不远矣!”
“然也,昔日七国之乱,即是明证,武帝以后颁行推恩令,方才削弱枝节,社稷乃安。”曹操点头同意道。
“以上,便是孤所思之大汉毒因,孟德以为如何?”
“大王才智超群,操拜服!”曹操躬身对刘辨一拜道。
“此皆孤之浅见,或不周全,若能根除此三点,令大汉气象一新,又何愁各州贼寇不定,何愁四方蛮夷不伏呢?”刘辨又端起酒盅,示意曹操同饮。
“确如大王所言,果真能除却毒害,再现武皇帝之伟业亦不无可能。”言罢,二人同饮。
高俅又为二人满上杯中果酒,刘辨示意高俅并一众侍从退出园中。
待众仆下去后,刘辨复开口言道:“届时,孟德便可效霍骠骑马踏阴山,封狼居胥。只是,医者常知人之疾,却苦无医病之法啊。”言罢,刘辨想试试曹操的态度,故意长叹了一口气。
“大王何不对症下药?”曹操果然上钩。
“如何医治,孟德可有良方?”刘辨心想,曹操心中必有良策,若肯合盘道出,方见其拳拳忠义之心。
“毒因一,只要天子有心,剪除宦官只需廷尉府立案操办即可,只是天子……”见刘辨示意不必讳言,曹操续道:“只是天子视十常侍为心腹,极为倚重,只恐难以付诸实施。然以大王之身份,行先斩后奏之权,天子也未必会太过责难。”
“孟德,如此行事太过……”
刘辨正欲言此议过于冒险,曹操抢先道:“大王且听我言,剿灭阉党虽易,然阉党此时尚有用处。操之意乃先外戚后宦官。”
若曹操言先宦官后外戚则说明曹操已心向何进,刘辨便也不敢再对收服曹操抱希望。见曹操之意与自己相合,刘辨大觉心中快慰,遂问道:“如何剿除外戚?”
“大王欲诛除外戚,还是只收其权?”曹操倒也十分谨慎,毕竟何进乃刘辨之舅,且如此一问亦可知刘辨是否有干大事之气魄。
“倘若安分守己,或可使其为一富家翁,颐养天年,如此也可不伤及母后骨肉之情,但若其不知进退,孤又何惜杀一屠夫!孟德尽管道出胸中良策。”刘辨自然知道,这件事上绝不可妇人之仁,所以回答的斩钉截铁。
“可先徐徐削其兵权,交通其党羽,待时机成熟,猝起发难,届时其既无爪牙,亦无羽翼,除之易耳。”
其实依附何进之人,刘辨早就开始着手收服,只是此事隐秘,未有他人知晓。至于兵权,刘辨也早有打算,如今既要考较曹操之心,自然不能明言,故又问道:“可详细道来。”
“大将军府主簿陈琳陈孔璋、议郎何颙何伯求、黄门侍郎荀攸荀公达等皆多谋之人,且心向天子,只是天子不用,方才依附何进,又有尚书卢植卢子干及操之幼年好友虎贲中郎将袁绍袁本初颇有兵略,若能收此数人之心,何进羽翼去矣。”
“孟德之言甚合孤意,那兵权呢?”
“大王知西园八校尉之事乎?”
“已然知之。”西园八校尉之事乃是何进与曹操、袁绍等暗中所谋,天下知之者甚少,现在曹操竟然连与何进密谋之事也告知于刘辨,足见曹操之心,刘辨于是愈觉快意。
“天子圣明,欲设西园八校以分何进之权,此举正可为大王所用,若大王能得八校尉之效忠,八校兵权便如入大王之手矣。”
“话虽如此,只不知哪八人能得八校尉之职。”
“操虽不才,或有望得典军校尉一职。”曹操已毫不隐瞒。
“既如此,孟德愿助孤肃清宇内,鼎定四海乎?”话已说到这个份上,曹操之心意已然明显,刘辨自然赶紧出言相召。
“大王有高祖武皇之雄,操本为汉臣,敢不为大王效死命!”说话间,曹操起身离席,行至刘辨身侧俯身跪下。
刘辨赶紧扶起曹操曰;“孤得孟德,何愁朝纲不振,海内不宁!此真天赐孟德于孤啊!”言罢开怀大笑。
复又坐定,刘辨继续问曰:“那毒因二与毒因三,孟德可有良策教我?”
曹操略微整理思路,方开口言道:“毒因二,大王可将察举之法进行改良,实行唯才是举,广选寒门士子入幕府,削夺世家特权,清退朝中腐儒。只是,如今大王尚不能操持政柄,故而欲清此毒,殊为不易。”
“且言毒因三。”刘辨早已下定决心效法后世实行科举,察举之法迟早必废,绝不能令贵族政治朝士族政治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非一朝一夕所能见效。操以为可分以下几步同时进行:一者,减赋,须选清正严明之人为督邮于各州监督实施,以期确实减轻农户之负担;二者,可选酷吏于暗中查探,遇有作奸犯科之豪强,可查没其田产,以分无地之民。只是此举须把握分寸,轻之则无效,过之则恐引发暴乱;三者,鼓励垦荒,可免垦荒之人几年赋税;四者,分别对待各地黄巾余孽,对有意弃甲从善者可进行招安,分以田亩,再废止筑京观之举,对冥顽不灵者则以雷霆之势予以扑灭,数其罪恶,公告天下,以安抚百姓。”
“孟德此议甚善!”刘辨也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才能,自己是在跳出局外,以两千年后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曹操身在局中,亦能思得如此良策,当真有治世能臣之才。于是赞叹道:“孟德出则能为良将,入则能为贤相,真孤之子牙也!”
曹操自然谦逊不已。
随后又聊了一些对兵法政略的见解,二人宾主尽欢,极是投机,不觉时至半夜,二人草草食过晚饭,又开始秉烛夜谈。是夜,同榻抵足而眠。
二日,曹操方告辞离去,荀彧荀攸叔侄却从后堂转将出来。
荀攸官拜黄门侍郎,久在洛阳,早被刘辨倚为心腹,荀彧则是荀攸推荐而来。两人皆五官清正,气质雅然,荀攸虽为侄,却长了荀彧六岁,二人一个年方三十有一,一个年方二十有五,正当大有为之时。
“两位观曹孟德如何?”刘辨转身问二人道。
原来昨日刘辨与曹操于亭中交谈时,二荀便隐在园中。
荀彧道:“昔何伯求曾言:‘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所言非虚,曹孟德果有匡扶宇宙之才。”
荀攸也点头同意,不过却加了一句:“不过此人胸有雄才,不似久居人下之人,用之恐为其反噬。”
荀彧却不同意:“非也,胸有雄才之人,未必就不甘人下,昔日淮阴侯天纵雄才,蒯通亦劝其造反自保,然其却感高祖知遇之恩,以‘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向利背义乎?’而拒绝了蒯通的提议。可见有雄才之人未必就不知忠义。”
荀攸反问道:“韩信被诛,不正因其欲反汉自立吗?”
荀彧辩道:“韩信被诛乃因被其舍人之弟诬告,而非实欲造反,且韩信乃为吕后所诛。公达亦知吕后为了篡汉,扫清异己,韩信为高祖大将,自不免为其所杀。”
象二人这般面红耳赤的据理力争、各不相让的情景刘辨已见得多了,也不以为意,心知二人只是就事论事,并不影响相互之间的感情。但看二人争论也难有结果,遂打断道;“且打住,此事不需再作争论。曹操不是韩信,孤亦非高祖,且不论曹操是否野心勃勃,孤若连容英雄之量也没有,谈何扫荡四海,重塑河山。”
“说得好!大王果然全身散发王八之气呀!哈哈!嘉拜服!”忽一人从前门走了进来。来人年方二九,面容清秀,脸上稚气未脱,双眼却散发着睿智的光芒。此人因年岁与刘辨最相接近,平日常互相打趣,这“王八之气”一词正是刘辨所教。
“汝这浪子,不在志才处帮衬,来此做何?”出言询问者,乃是荀彧。这少年与那“志才”都是荀彧的同窗好友,因其举荐,前来王府作为刘辨的幕僚。少年正是被后世称为“鬼才”的颍川郭嘉郭奉孝,那“志才”便是颍川戏忠戏志才(因戏忠之名现被广泛应用,律修也袭用之)。
“志才令嘉来见大王,一则告之大王,邙山已立起第五座营寨,此寨依山傍水,其下洛河正可训练水军,总算不负大王所托啦!这二嘛……”
“汝这浪子,还不快说!”又是荀彧催促道。
“文若兄何须如此猴急,哈哈!”荀彧温文尔雅,却常被郭嘉打趣。
“奉孝,这第二件事莫非真的办成了?”这次出言的却是刘辨,刘辨见郭嘉故意吊胃口,心知事情必成,否则他又哪有闲心打趣荀彧。
“大王可不可以不要如此圣明,本来嘉还想……”郭嘉故意露出沮丧的神情。
“奉孝不需如此,就你那点小心思,焉能瞒得住孤,好吧,不用汝要挟,孤明日便求父皇将卢尚书之女赐婚与你,如何?”原来有一日,郭嘉随刘辨拜访卢植,于尚书府中偶遇卢植之女,郭嘉与其一见倾心,暗结连理之心。刘辨知郭嘉心思,想借此立功的机会让刘辨撮合他与卢植之女的婚事,这桩好事刘辨又岂会不同意,且郭嘉与卢植之女成婚,刘辨与卢植的关系也能更进一步。
(第七章完)
手机上阅读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