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俏皮农女巧种田作者:雪霏霏时间:2022-12-25 05:00:02
听见大姐这些话,玉娴真是忍不住翻白眼。这都叫什么想法啊?女孩子怎么了?女孩子就不能养爹娘么?女孩子就不能顶门立户过日子?她还真是不信这个邪了。要是家里人还这么欺负韩氏,那她还非得想办法让三房分出去不可。
要知道,每天看着韩氏一刻不停的忙碌,看着韩氏在妯娌跟前都抬不起头的那个样子,玉娴真是觉得特别窝火。假如能够分家,离开周家的话,说不定韩氏就会有所改变。当然,这些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她现在需要慢慢转变这些人的想法,最好是找到靠山,有人支持才行。
“大姐,咱娘在周家总受欺负,爷奶也不待见她,那咱姥和姥爷呢?他们就不帮着咱娘出头?”之前玉娴打听过,韩氏的家就在临近的村子。韩家也是个大户,过得还算可以,而且韩氏还是韩家唯一的闺女。按说,韩家不应该看着自家闺女受气不管啊。
提起这个来,玉婉就忍不住叹气,“哪是咱姥和姥爷不管啊?是咱娘,咱娘自己没底气,也不敢回娘家,总觉得这是给韩家丢脸了,她没脸回去。别看两个村子离得不远,可是除了过年,咱娘很少回娘家,就是在这边干活。”
“就算偶尔回去一次,也不许我们提起周家的事情。咱姥一问,咱娘就说在周家挺好的,公婆都很好,妯娌相处的也不错。你说这样子,咱姥还能咋办?”说起来这个,玉婉真是很心疼母亲韩氏。就因为没能生出个儿子来,韩氏就觉得愧对周家,是周家的罪人了,哪里还敢回娘家告状?
听了这话,玉娴简直就是一头黑线,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都叫什么事儿啊?自己不能挺直了腰板,难怪别人会骑在你头上作威作福了。韩氏这个心态首先就有问题,难怪她在周家会是这样的处境。
如今看来,想要改变这个情况,可能首先还是得让韩氏能再生孩子。韩氏今年也不过才三十岁,在玉娴看来还很年轻啊,完全有可能再生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毛病,才会这么久了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要真是身体出了问题,那就需要去找郎中看看,好好调养才行。玉娴暗自决定,抽空还是要劝着韩氏去看郎中。当然了,也要从其他方面入手,总要想办法改变如今的处境才行。或许,她可以从韩家入手,让外祖母想办法劝劝母亲。
玉娴的记忆之中,好像外祖母家的几个舅舅都在山上看场子。这看场子,是当地的一种专用词,说的就是专门在参地里看着大家伙种植的人参。对了,她来的这个地方,跟她在前世东北某个特别出名的人参之乡很像,也是专门以种植人参为生的。
这边据说有六七个村子的百姓,都是以种植人参为生,这边的官府,也是设有专门的人管理。并且听说,只限于这几个村子种植,技术种子等,绝对不许往外泄露呢。
玉娴倒是不管这些,她唯一在意的就是,几个舅舅在山上看场子。而且听家里人说起来,好像每年秋天这个时节,外祖父外祖母等人也会上山去帮忙。这样的话,她是不是可以磨着父亲带她一起上山呢?要是可以的话,就能见一见外祖家的人了,也能打听一下外祖家对母亲是什么看法。
玉娴越想就越是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等姐妹几个挖了满满两筐野菜之后,便一起兴高采烈的回周家了。
挖野菜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其实也挺费时间的。玉娴几个寅时中左右从周家出来,等到她们回家时,已经快卯时中了。几个女孩回到周家,连忙打了水清洗野菜,然后再把洗好的菜拿到厨房。趁着厨房这边刚刚做好了饭,锅底还热着呢,连忙把野菜还有糠皮子等物都倒进去煮上。
锅里倒进去猪食,底下再扔点儿柴禾,基本上能把猪食煮熟就可以。这会儿工夫就不用看着了,可以进屋去吃饭。
姐妹几个刚刚走进前院正房,还没进东屋呢,就听见屋子里,老太太的声音了。
“你说你一天都能干点儿啥?就让你做个饭,你看看这饼子让你贴的?大半都出溜到锅底了,这糊巴烂啃的,你还想不想让人吃饭了?好好的东西到了你手里就弄不出个好来。今早晨我看你别吃了,留着你那份儿,给家里的男人吃。”
玉娴一听这话就知道,今早晨的饭,让吴氏给做砸锅了。吴氏原本就做饭不怎么好,再加上她总是偷奸耍滑不肯干活,手艺更是生疏,冷不丁这一早晨要忙活二十几个人的饭菜,肯定是手忙脚乱弄了乱七八糟。
玉娴悄悄探头往屋子里看,就见到周家老太太阴沉着一张脸,一副恨不得吃了吴氏的模样。再看看那桌子上柳条编的笸箩里,原本应该色泽金黄的饼子,此刻却一面黑乎乎的。一看就知道,这是火候没掌握好,饼子糊了。
得,看那个样子还糊的不轻,都漆黑的了,肯定不能吃。也难怪老太太会不高兴,浪费粮食呢。寻常百姓家吃饭都是量着肚子来,尤其是周家,这么多的人口,每一天的饭食都得老太太亲自掌控。这么浪费,老太太要是能高兴才怪呢。
当然,玉娴巴不得吴氏挨收拾才好呢,这会儿更是心里高兴的很。这个四婶儿太张狂了,成天就想着拿捏别人,踩低韩氏,真以为这周家没人能收拾她了?这回好了,让老太太一顿责难,看她今早晨怎么办?
玉娴在外屋偷着乐,屋子里头,周家老太太却是看着吴氏各种不顺眼。当初她就不太同意四儿子娶这个吴氏,镇上的闺女哪有几个能正经过日子的?可儿子就是死活看中了,她也是没办法,只好捏着鼻子让吴氏进了门。
刚开始两年还行,吴氏还算听话。可是后来,随着老四去了县里做工,给人家做账房,一年能拿回家来十几吊钱之后,这吴氏可就越发的得意起来。加上她生了三个儿子一个闺女,在周家也是站稳了脚跟,这两年越来越懒了。
手机上阅读
点击或扫描下载